在保健养生的过程中,总有一些部位是药物无法到达,针也不能企及的。艾灸疗法的温热作用可以深度渗透体内,对人体的穴位和病患部位进行持续的温热刺激,调节机体自身功能和阴阳平衡。今天老艾堂艾灸加盟的小编给大家说说常用的艾灸基础手法。
01艾炷灸—艾叶苦辛,能回垂绝之阳艾炷灸是将艾炷直接或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的方法。
制作艾炷时,先将艾绒置于手心,用拇指搓紧,再放到平面桌上,以拇、食、中指捻转成上尖下圆底平的圆锥状。麦粒大者为小炷,黄豆大者为中炷,蚕豆大者为大炷。
在施灸时,每燃完一个艾炷,称之为“一壮”。施灸时的壮数多少、艾炷大小,可根据疾病的性质、病情的轻重、体质的强弱而定。
根据不同的操作方式,艾炷灸可分为直接灸(着肤灸)和间接灸(隔物灸)两大类。一般而言,用于直接灸时,艾炷要小些;用于间接灸时,艾炷可大些。下面,我们为大家分别详细介绍:
-----直接灸-----
施灸时多用中、小艾炷。可在施灸穴位的皮肤上涂少许石蜡油或其他油剂,使艾炷易于固定,然后将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,用火点燃尖端。当患者皮肤不能耐受灼热感时,用镊子将艾炷夹去,继而更换新艾炷施灸。此法适用于虚寒证及眩晕、皮肤病等。
-----间接灸-----
在艾炷与皮肤之间垫上某种药物而施灸,具有艾灸与药物的双重作用,加之本法火力温和,患者易于接受,故广泛应用于内、外、妇、儿、五官科疾病。间接灸根据其衬隔物品的不同,可分为以下三种灸法。
(1)隔姜灸:用厚约0.3厘米的生姜一片,在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,上置艾炷放在穴位上施灸,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时,略略提起姜片,或更换艾炷再灸。一般每次灸5~10壮,以局部潮红为度。此法简便,易于掌握,一般不会引起烫伤,可以根据病情反复施灸,对虚寒病症,如腹痛、泄泻、痛经、关节疼痛等,均有疗效。
(2)隔蒜灸:取厚约0.3厘米的蒜片,用细针于中间穿刺数孔,上置艾炷放在穴位上施灸。艾炷如黄豆大,每灸4~5壮更换蒜片。也可将大蒜捣成泥状,敷于穴上或患处,上置艾炷施灸。本法适用于治疗痈、疽、疮、疖等外伤疾患。
(3)隔盐灸:用于脐中(神阙穴)施灸。操作时用食盐填平脐孔,再放上姜片和艾炷施灸。若患者脐部凸起,可用水调面粉,搓成条状围在脐周,再将食盐放入面圈内隔姜施灸。本法对急性腹痛吐泻、痢疾和四肢厥冷等症,具有回阳救逆之功。
02艾条灸——调整人体机能,提高身体抵抗力艾条灸是目前人们最为常用的灸法,因其方便、安全、操作简单,最适于进行家庭自我保健和治疗。将艾条点燃后在穴位或病变部位进行熏灸的方法,又称艾卷灸法。根据艾条灸的操作方法,分为温和灸、雀啄灸和回旋灸三种。
以上就是关于常用的艾灸基础手法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老艾堂专业提供艾灸加盟服务,欢迎你的加入!